“哎呀,在镇南待了三年多,已经习惯了这边的风土人情。突然要离开,还真有几分舍不得。”
邰正阳感叹地说道。
刘弘毅算是理解今儿个为什么要请他在办公室吃饭,有些话,他不方便在家里说,就是单独交代他和方为均。
毕竟他们俩,是邰正阳最信任的两个小字辈,和他们说话,是没有什么顾虑的。
方为均眼圈益发红了,抬手擦了一下眼睛。
邰正阳安慰他道:“为均,你也不要难过,天下无不散的筵席。再说,你以后要是去北都开会,也还是可以去看我的嘛。”
方为均连连点头,耸了一下鼻子。
刘弘毅问道:“校长,那谁来接您的位置?”
邰正阳说道:“我向首长推荐了韩克英同志。另外还推荐了方自牧同志。估计不出什么意外的话,应该是他俩搭班子了。”
韩克英和方自牧,都对刘弘毅非常看重,他俩搭班子,继续执掌镇南,邰正阳应该是可以放心的。
刘弘毅急忙说道:“首长英明。”
这句话,可不仅仅是指安排韩克英来接邰正阳的班,更重要的是,上级对邰正阳本身的安排。
邰正阳是坚定的大步向前派,又在镇南这边做出了很耀眼的政绩,首长没有让他立即离休,而是去全国人大继续任职,毫无疑问,会继续壮大大步向前派的力量。
“有关你们两位自己今后的工作安排,我也跟你们谈一谈吧。”
“首先是为均,我的建议呢,你还年轻,应该沉下去,到基层工作一段时间。和弘毅一样。他本来是可以直接留在北都的,齐森同志去国家科学院的时候,就曾和我商量过。”
“我当时主要是考虑,镇南这边,特别需要搞一个榜样出来,非弘毅不可,这才说服了齐森同志。其实以弘毅在科学领域的前瞻眼光,他去国家科学院辅助齐森同志,同样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。”
“而且,他如此年轻,有一定的基层主政经验,对他自己将来的发展,是至关重要的。”
“所以我认为,为均你也应该去基层锻炼几年。”
“是,我服从书记的安排。”
方为均急忙表态。
“我和克英同志还有自牧同志都商量了,本来的打算是让你去兴南区。这样一来,你,弘毅,还有武山的农安民,你们三个的辖区就连在了一起。”
“自牧同志有个想法,以前就跟我聊过,他想要借助壮安的崛起,带动整个宁州的大发展。宁壮公路今年六月份就可以通车,正好把兴南,武山和壮安连在一起。你们三个,都是年轻有为的青年干部,有干劲有活力,可以很好地把宁州的西北地区带动起来。”
嗯,农安民是方自牧的秘书出身,方为均则是邰正阳的秘书,刘弘毅不用说了,他是三位省级大佬都最看重的人才。
这样三个人,“
请收藏:https://m.yuntingwenyuan.cc <p class="noshow">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</p>连成一条线”,整个宁州西北地区,确实会迎来大发展。
至少在省级层面,他们会得到强力支持。
但为什么邰正阳要说“本来打算让你去兴南区”呢?
难道这事最终没谈成?
“是这样的,方自牧同志基本上赞同我这个安排,但他提出了一个不同的建议,就是把你和弘毅换一下……”
“啊?”
这下,不但方为均很吃惊,就算是刘弘毅也意想不到。
换一下是什么意思?
邰正阳笑着说道:“呵呵,就是这个意思。为均你去壮安,弘毅调兴南。”
刘弘毅禁不住挠了挠头,有些不解地看着邰正阳。
他去壮安,满打满算就是一年,为什么这么着急调整?
邰正阳说道:“弘毅,你也不要挠头,我认为,方自牧同志这个建议,很有道理。他认为啊,壮安的基础已经打下来了,为均你去壮安之后,不要急着做什么大的调整,就按照弘毅那个思路去搞。把他搞起来的那些企业,还有那些利民措施,一一落实到位,用不了几年,壮安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”
方为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:“书记,我,这,我这个桃子,是不是摘得太大了?”
去壮安,那敢情好啊。
刘弘毅一年时间,打下那么扎实的基础,企业两百多家,还有两个超大企业火电厂和铝业厂正在建设,那可是整整五千万的投资。
两年之后,火电厂和铝业公司正式发电和投产,那是多么巨大的经济效益?
说白了,方为均什么都不必动,就照着刘弘毅规划好的路线,“萧规曹随”地干下去,壮安也绝对是一年一变样,三年大翻身。
甭管是谁打下来的基础,就说壮安这么巨大的变化,他方为均是不是县委书记吧!
这天大的功劳,该不该有他一份?
邰正阳严肃地说道:“为均,让你去壮安,不是让你去摘桃子的。不错,壮安的基础,弘毅是打下了。但也仅仅只是打下基础,一年时间,干部队伍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扭转过来,弘毅一走,说不定壮安干部们的思想,又会发生些什么变化。”
“所以啊,你去了壮安,第一条就是要狠抓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。”
“弘毅给他们立下的那些规矩,不但不能轻易变动,还要坚决贯彻落实到位。只有打造出来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,你在壮安的所有工作,都能顺利展开。”
“至于生产和经济建设这一块,我在这里提醒你一句,你必须要萧规曹随,必须要多请教弘毅,千万不要随便去破坏他定下来的规矩。”
“孙子兵法说得很明白了,故善者之战,无奇胜,无智名,无勇功。”
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,真正善于指挥作战的人,不会依赖奇谋诡计取得胜利,也不会因为智谋或者勇猛而威名赫赫,他们的胜利,往往看似平淡无奇,却能在无形之中奠定胜局。”
“弘毅是开创。你呢,既是开创又是守成,把壮安的工作干好,干出成绩,就是你最大的功劳。”
邰正阳很认真地教导自己的秘书。
PS:各位,说个事啊,这本书准备结束了。已经被审核封书3次,继续写下去,也不知道情况会怎么样。但这么频繁地封书,对作者的收入和信心都是毁灭性的打击。写得如此磕磕绊绊的,那还是完结吧。太累了。所以接下来会尽快写一个结尾,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写那个时期的故事吧。
情势所迫,请大家能够理解!
请收藏:https://m.yuntingwenyuan.cc <p class="noshow">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</p>“是,书记,我一定牢记您的教诲!”
方为均站起身来,向邰正阳鞠躬行礼。
这一躬,不仅仅是感谢邰正阳对他的教导,更是感谢邰正阳对他的关爱。
还有比交给他一个现成的“大桃子”更好的关照吗?
壮安,注定会成为宁州乃至整个镇南的样板县,这个样板县,前后经历两任县委书记,他方为均也必将“青史留名”,地方志上,必定有他一席之地。
又对坐在自己对面的刘弘毅说道:“弘毅,请你不吝指教。”
神态和语气都非常诚恳。
壮安要想路子不走偏,刘弘毅的指点是必不可少的。
方为均聪明,机敏,办事细致认真,这都是他的长处。但他的短板也很明显,那就是一直都在机关工作,没有主政县域的经验。
如果把他放到其他区县去,胜任是肯定能胜任的,可是否能做出极其耀眼的成绩,那就不好说。
让方为均去壮安,那真是最大的关照了。
说白了,比邰正阳离任的时候,直接安排他去当一个地区的副专员还要靠谱。
主要是方为均资历较浅,给邰正阳当秘书的时候,还只是一位副处级干部,后来才提拔的正处级,迄今也就是两年不到的正处级资历。
硬要提拔为地区副专员,倒也不是不可以。
只要邰正阳坚持,韩克英和方自牧都必然会给老领导一个面子。
但邰正阳年事已高,将来也很难再给方为均多少关照。
这一次直接给他提到副专员的位置上,说得难听点,邰正阳的人情面子,就算是用完了。以后啊,就得靠方为均自己努力奋斗了。
而方为均去壮安,那是“白送”的一场大功劳。有这个政绩打底,将来哪怕邰正阳不在了,方为均的履历那也是亮闪闪的,耀眼无比。
靠这个履历,也是极其扎实的基础。
不过就是晚两年上这个副地厅级而已。
现在国家层面大力提倡干部队伍年轻化,专业化,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硬邦邦的成绩,太重要了。甚至将来如果方为均有机会提拔到省一级的领导岗位上去,壮安县委书记的资历,都是非常耀眼的闪光点。
邰正阳本来想要叮嘱方为均多向刘弘毅请教的,方为均自己先说了,邰正阳便很欣慰地点了点头。
刘弘毅急忙说道:“为均处长,大家相互学习,相互进步。”
他和方为均关系非常好,哪怕就算看在方为均这一年对艾小雨的关照上,他也得全心全意帮方为均把壮安接下来的工作干好。
刘弘毅对壮安,也同样很有感情啊。
“弘毅啊,你是不是很奇怪,为什么自牧同志会提出这样的建议,把你调到兴南来?”
刘弘毅老老实实地点头:“是的,校长,这个确实让我有些不太理解。”
“哈哈,自牧同志精明着呢。”
“他就是想让你来宁州市区
请收藏:https://m.yuntingwenyuan.cc <p class="noshow">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</p>,离他近点儿。”
“是这样的,自牧同志接省长之后,还会兼任一段时间的宁州市委书记。目前这个人选,还没有确定下来。自牧同志干了好几年的宁州一把手,对宁州很有感情。一直都想要把宁州发展起来,成为名副其实的镇南第一大城市。”
因为曾经有“省会之争”,宁州在镇南的“中心地位”,并非稳如泰山。
方自牧作为宁州市委书记,对这一点,肯定也是“耿耿于怀”的。
到他这个年纪和地位,生前身后名都很重要。